渐冻人症(ALS) 的针灸治疗

【轮椅王】 一位身穿白色实验服的中国医生拿着一个装满各种天然成分的箱子,背景则漂浮着彩色的泡泡。 . 针灸在渐冻人症(ALS) 的治疗中主要是以改善症状、延缓病情进展为目标。根据中医理论,针灸重点在于调和气血、通经活络、补益肝肾、化痰祛瘀。以下是常用的穴位及其功效:

1. 补益肝肾、强筋壮骨

  • 肝肾阴虚为主的患者,选择以下穴位:
    • 肾俞(BL23):补肾壮腰。
    • 肝俞(BL18):疏肝养筋。
    • 太溪(KI3):补肾阴,益精气。
    • 足三里(ST36):健脾益气,强壮身体。
    • 三阴交(SP6):调补肝脾肾三脏功能。

2. 活血化瘀、通经活络

  • 气滞血瘀型患者,选择以下穴位:
    • 血海(SP10):活血化瘀,养血润肤。
    • 膈俞(BL17):活血通络,理气止痛。
    • 阳陵泉(GB34):舒筋通络,改善肌肉痉挛。
    • 合谷(LI4)太冲(LR3):调和气血,通络止痛。

3. 健脾化痰、疏通经络

  • 痰浊阻络型患者,选择以下穴位:
    • 中脘(CV12):健脾化痰。
    • 丰隆(ST40):化痰湿,疏通经络。
    • 曲池(LI11):清热利湿,调节肢体功能。
    • 风池(GB20):疏风通络,改善头部供血。

4. 缓解肢体无力、改善肌肉萎缩

  • 改善肢体功能的常用穴位:
    • 百会(GV20):提升阳气,改善全身功能。
    • 大椎(GV14):调节气血循环。
    • 命门(GV4):补肾助阳,温经散寒。
    • 曲池(LI11):缓解肢体僵硬。
    • 阳陵泉(GB34):加强肌肉张力,通经络。

5. 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

  • 针对全身调理的穴位:
    • 内关(PC6):宁心安神,促进气血流通。
    • 外关(SJ5):疏通经脉,调节四肢。
    • 涌泉(KI1):引气下行,改善肢体麻木。

针灸注意事项

  1. 因人施治: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分型选择穴位,勿盲目针灸。
  2. 循序渐进:初次针灸时,穴位数量可少而精,避免刺激过大。
  3. 配合推拿与艾灸:针灸后配合推拿和艾灸,有助于进一步活血通络。
  4. 专业操作:针灸需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,避免不当操作引起不适。
>> Select Language <<
滚动到顶部